发布时间:2025-03-08 作者: 酒店建筑
这人哪、干事不能太慌,否则就简单忙中出错。这篇本来是昨日写的,但因为昨儿事儿多、时刻紧,就没细心校正就宣布去了。在网友提示下才发现标题错了,两篇文章居然用了同一个标题。想改还改不了,只能删了重发。然后一边感叹干事还得稳妥点儿好,一边感叹一个人干点儿事儿,哪怕不大也挺不简单。行了,废话不多说,聊主题吧: 北京是前史名城也是旅行名城,每年来旅行的人许多,配套设备天然也全,比方饭馆。但有些饭馆真不是为一般游客建的,有专属用处,比方招待来京开会的领导和代表、或武士、外宾等。这些一般建造较早,您知道五十年代北京十大修建吧?也称建国十周年十大献礼工程,其中就包含饭馆、宾馆,比方钓鱼台国宾馆和民族饭馆。 民族饭馆也是北京八大饭馆之一,别的七家为北京、前门、新侨、平和、六国、西苑跟香山。不过也不满是解放后建的,比方六国跟北京就可追溯到清末(但六国已消失)。最晚的是香山,建于1979年。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比较特别:新侨饭馆,因为是建国后第一家合资饭馆。那么这块儿原先是什么地儿呢? 新侨在东交民巷东口路南,正门邻崇文门西大街。东交民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也是百余年来前史沧桑的见证。元明称江米巷,因为南边出产的糯米到北方叫江米、沿运河到京城后在此卸售。明代修棋盘街时被一分为二,分称东、西江米巷,后谐音为交民巷。明清时东交民巷是五府六部等衙门所在地,如工部、礼部、兵部、宗人府、鸿胪寺、会同馆、钦天监等。 不过会集在西口、接近广场。东口在没标什么修建,新侨饭馆这方位更是没什么。东交民巷不是平直的,东侧往南斜,越往东越接近崇文门西大街。而崇西大街是原护城河方位,所以当年新侨这儿即使不是城墙也是城根儿。从此往东有明城墙遗址,顺着它照直比画一下就差不多能判别出来。 挨着城墙内侧是不大可能有修建的,避免人借其爬城墙,即使有估量也是驻兵用的。由此揣度最初这儿是空位,清末开端有洋人在此活动,因为东交民巷成了使馆街。其实咸丰十年(1860)二次战役失利后就已有外国在此设使馆,庚子事故后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定辛丑公约,使馆界扩张。英、法、美、德、意、比、荷、日等国相继占用官衙、王府建使馆,还建了教堂、银行、沙龙等。 这也是东交民巷成为洋派修建一条街的原因。今西段路南、首都宾馆那个方位其时是德国使馆,建于1862年;但德国兵营在街东与大华路交汇处一带,即今北京医院方位;对过儿路南是练习的当地。直到解放后,帝国主义的兵营占地一概回收,但这块应该还空着(民国地图上仍是没有一点标示)。 后来城墙撤除,当地更大了。崇文门一带可不满是修地铁拆的,解放前修铁路就拆了一部分。1950年又拆了瓮城两边铁路洞子和残存瓮城,并在城楼西侧开豁口,六十年代仅仅全体拆开。1953年在北京医院南、原德国兵营占用之地建起了饭馆,与相邻的同仁医院一起开工;由国有资金与海外华裔集资共建,取新我国之新、与华裔的侨字,叫新侨饭馆。 1954年8月1日开业,大楼为浅灰色,主楼高六层,与对称的两翼配楼连为一体。为了杰出特征还在大厅壁龛中放了侨民雕像。开业之后新侨秉承为政治、为中心、为来宾的政策,屡次招待、周恩来、朱德、、宋庆龄、陈云、董必武、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年印尼总理访华,毛主席在此举办招待会。 1960年,被誉为“我国人民好朋友”的美国记者斯诺再次来我国并采访了毛主席,也下榻于新侨。1961年国际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各国运动员住在这儿。总归改革开放前新侨在招待归国华裔和国际友人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效果。后来北京申办奥运会,奥申委就在六层工作,申奥成功后还成了奥组委工作地。 北京还有“北老莫、南新侨”之说,这是八十年代今后的事了,(建国后)北京最早开的西餐厅是莫斯科,被亲热的称为老莫儿;与新侨开业时刻差不多,但新桥的西餐厅一开端不对外。1958年设对外餐厅和外卖窗口,但只要包子、面包等,北京日报还报导了新侨卖早点的新闻;1979年又刊登了新侨西餐厅对外经营的音讯,1986年补葺后改称新侨三宝乐西餐厅。 因为跟老莫相同都是俄餐,加上其时吃顿西餐归于高消费,也觉得倍儿有面儿,所以二者齐名,后来新侨还开了三宝乐面包坊。老莫在西直门外、挨着北展,尽管靠西但也偏北,而新侨偏南,所以才要“北有老莫,南有新桥”的说法。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